(2)爆破后坑道断面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坑道周边轮廓成形规则、岩面平顺,超、欠挖量应符合《隧道施工规范》规定;《隧道施工规范》允许最大超挖值为10~15cm,并且一般不允许欠挖,只有在坚硬石质条件下,允许有限欠挖。
位于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的炮眼称为辅助眼。其作用是扩大掏槽眼炸出的槽腔,为周边眼爆破创造临空面。
①操作简单、精度要求较直眼掏槽低②斜眼掏槽炮充分利用了第一临空面(掌子面)的临空作用,很容易就把石渣抛出;
③由于楔形掏槽比直眼掏槽形成槽口临空面的效果要好,且掏槽眼的个数较少,炸药单耗较低,爆破效果也好;
⑤上一循环掏槽在掌子面上形成凹陷破碎区位于下一循环槽口中部,而下一循环掏槽斜眼的孔口位于其外侧,基本不影响下一循环掏槽斜眼的开眼和钻进。
在一次开挖断面较小时,炮眼深度易受开挖断面尺寸的限制,不易提高循环进尺,不便于使用大型液压凿岩台车钻眼,只宜选用小型凿岩机;也不便于多台凿岩机同时作业;在采用人工风钻打眼时,开眼位置和钻眼方向不易控制。所以在一次开挖断面较大,单掘进进尺也较大时,斜眼掏槽深孔爆破最能显示其适宜性和优势。
掏槽深度不受围岩软硬和开挖断面大小的限制,可以选用大型液压凿岩台车钻眼,可以实现多台钻机同时作业、深眼爆破和钻眼机械化,从而为提高掘进速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开眼位置和钻眼方向精度较高,即使是人工风钻打眼,开眼位置和钻眼方向也易于控制;直眼掏槽凿岩作业较方便,不需随循环进尺的改变而变化掏槽形式,仅需改变炮眼的深度,且石渣的抛掷距离也可缩短,受到现场欢迎。
直眼掏槽炮对第一临空面(掌子面)的临空作用利用不够充分,要形成有效槽口,必须布置的炮眼数目和单位用药量较多,对眼距、装药量等有严格要求,并且需要钻设大直径空眼作为辅助临空面,往往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使槽内的岩石不易抛出或重新固结而降低炮眼利用率;爆破后槽口处形成一个凹陷破碎区,不便于下一循环掏槽眼的开眼和钻进。所以在一次开挖断面较小单掘进进尺较大(S/l值较小)时,直眼掏槽深孔爆破才显示其适宜性和优势 。
考虑岩体的抗爆破性与炸药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爆炸功与岩体阻抗匹配的原则,在一般爆破施工条件下,对于弹性模量大、泊松比小、坚硬、致密的岩体,其抗爆破性强,应选用爆速高、威力大的炸药;对于强度低、塑性大、松软、破碎的岩体,其抗爆破性弱,应选用爆速低、爆热高的炸药。
用于光面爆破周边眼的炸药,除了应遵循“功—抗匹配”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周边眼之间应优先形成贯通裂缝而后内圈岩体裂解的要求。这种要求与对掏槽眼和扩大眼所用炸药的要求不同。因此光面爆破周边眼的炸药,应选用爆速较低、威力较小、感度高的炸药;预裂爆破周边眼的炸药,应选用爆速较高、威力较小、感度高的炸药。而底板眼则宜选用密度较低、爆速较低、猛度较低,但威力较大、感度高的炸药,以克服上覆石渣的压制,同时又起到翻渣作用。
用于掏槽眼的炸药,除了应遵循“功—抗匹配’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掏槽眼应形成粉碎性破碎区和完全抛掷的要求,应选用爆速高、威力大、猛度高的炸药。扩大眼所用炸药的性能则应介于掏槽眼和周边眼之间。
对于有水地层,应选用防水型炸药,如抗水类的按梯炸药、水胶炸药、乳化炸药、油炸药等;对于有瓦斯地层,应选用防爆型炸药及防爆型导爆发爆器材;此外还应注意炸药爆炸后残留物毒性大小,及其对施工人员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尽量选择毒性小的炸药。实际隧道工程中常用的炸药可按炸药品种参考表选用。
合理的药量应根据所使用的炸药的性能和质量、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尺寸、临空面数目、炮眼直径和深度及爆破的质量要求来确定。
目前多采取先用体积公式计算出一个循环的总用药量,然后按各种类型炮眼的爆破特性进行分配,在爆破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修正,直到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的方法。
炸药单耗量q是指爆破单位体积岩体所消耗的炸药量,是爆破基本参数之一。以往隧道工程实际爆破炸药单耗量的统计值q常在0.5-3.0kg/m3之间,见表6-6-11。
q值主要受岩体的抗爆破性、断面进尺比S/L,临空面的个数、炮眼布置形式、掏槽效果等因素影响。
总的炸药量应分配到各个炮孔中去。由于各炮眼的作用及受到岩石挟制情况不同,装药数量亦不同,通常按装药系数α进行分配。
在保证稳定与安全的条件下,炮眼密度对炮眼个数、炮眼直径、钻眼速度、炸药单耗量、石渣块度和坑道周边的平整程度等均有影响。炮眼密度是在同等条件下,评价钻眼工作量、炸药单耗量的一个指标,也是控制石渣块度、改善坑道周边的平整程度的重要指标。
炮眼密度越大,炸药在岩体中的分散度越好,炸药单耗量越低,石渣块度越均匀,坑道周边轮廓越平顺;反之,炮眼密度越小,炸药在岩体中的分散度越差,炸药单耗量越高,石渣块度越不均匀,坑道周边轮廓越不平顺。
爆破设计应根据被爆破岩体的坚硬程度、完整程度、临空面的个数、不同部位炮眼的作用来选择确定不同的炮眼密度。
坚硬、完整的岩体应取较大的M值;软弱、破碎的岩体应取较小的M值。临空面的个数多时,应取较小的M值;临空面的个数少时,应取较大的M值。周边眼应取较大的M值;扩大眼可取较小的M值;掏槽眼因为有特殊要求,可超出此范围取更大的M值。比较而言,斜眼掏槽应取较小的M值;直眼掏槽应取较大的M值。
一般隧道的炮眼直径在φ32一φ50mm之间,药卷与眼壁之间的间隙一般为炮眼直径的10%—15%
(1)采用斜眼掏槽时,最大炮眼深度取断面宽度(或高度)的0.5—0.7倍,即L=(0.5—0.7)B。当围岩条件好时,采用较小值.
所确定的炮眼深度还应与装渣运输能力相适应,使每个作业班能完成整数个循环,而且使掘进每米坑道消耗的时间最少,炮眼利用率最高。
目前较多采用的炮眼深度为:浅孔1.2—1.8m,中深孔2.5—3.5m,深孔3.5m—5.15m。
为爆出平整的开挖面,除掏槽眼和底部炮眼外,所有掘进眼眼底应落在同一平面上。底部炮眼深度一般与掏槽眼相同。
为满足机械钻眼需要和减少超欠挖,周边眼设计位置应考虑3%—5%的外插斜率,并应使前后两排炮眼的衔接台阶高度(即锯齿形的齿高)最小。此高度一般要求为10cm,最大也不应大于15cm。
辅助眼的布置可参照前述周边眼的布置原则,采用“等面积三角形布置”。辅助眼应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由内向外,逐层布置,逐步接近开挖断面轮廓形状。辅助眼的分层可以采用直线形分层或弧线形分层,也可以二者结合应用。
辅助眼的间距和最小抵抗线W值及单孔装药量都可以大一些。但应保证爆破后的石渣块度大小适中,抛掷范围相对集中,便于机械装渣作业。
一般抵抗线%,并在整个断面上均匀排列,当采用2号岩石铵梯炸药时,W值一般取0.6——0.8m。并采用孔底连续装药。
某海底隧道的服务隧道处于花岗岩地层,无地下水,属Ⅱ级围岩,隧道为马蹄形断面,断面积26 m2,月掘进计划为180m,每月施工28 d,采用三班三循环作业,炮眼利用率为0.9,采用2号岩石按梯炸药,药卷直径32 mm.试进行钻爆设计。
某隧道为石灰岩,无地下水,属Ⅳ级围岩,采用导坑法施工,设下导坑为矩形断面,其尺寸为4.2 m × 3.0 m,月掘进计划为130 m,每月施工28 d,采用四班四循环作业,炮眼利用率为0.9,采用2号岩石铵梯炸药,药卷直径φ32 mm。钻爆设计如下:
(8)根据爆破器材情况,采用导爆管雷管孔内延期起爆法。• 起爆顺序按炮眼布置图的图标顺序起爆,共分6段,采用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考虑爆区长度150m,首段6个掏槽眼选用5段导爆管雷管,其余依次为辅助眼4个6段、4个7段,帮眼4个8段,顶眼5个9段,底眼5个10段。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反向起爆方式。由起爆药卷引出的导爆管在孔外通过反射四通连接件连成闭合起爆网路,由1发8号火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
_第一黑料">
隧道开挖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等做好钻爆设计,合理地确定炮眼布置、数目、深度和角度、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起爆顺序,公路设计公司,安排好循环作业等,以正确指导钻爆施工,达到预期的效果。
(2)爆破后坑道断面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坑道周边轮廓成形规则、岩面平顺,超、欠挖量应符合《隧道施工规范》规定;《隧道施工规范》允许最大超挖值为10~15cm,并且一般不允许欠挖,只有在坚硬石质条件下,允许有限欠挖。
位于掏槽眼与周边眼之间的炮眼称为辅助眼。其作用是扩大掏槽眼炸出的槽腔,为周边眼爆破创造临空面。
①操作简单、精度要求较直眼掏槽低②斜眼掏槽炮充分利用了第一临空面(掌子面)的临空作用,很容易就把石渣抛出;
③由于楔形掏槽比直眼掏槽形成槽口临空面的效果要好,且掏槽眼的个数较少,炸药单耗较低,爆破效果也好;
⑤上一循环掏槽在掌子面上形成凹陷破碎区位于下一循环槽口中部,而下一循环掏槽斜眼的孔口位于其外侧,基本不影响下一循环掏槽斜眼的开眼和钻进。
在一次开挖断面较小时,炮眼深度易受开挖断面尺寸的限制,不易提高循环进尺,不便于使用大型液压凿岩台车钻眼,只宜选用小型凿岩机;也不便于多台凿岩机同时作业;在采用人工风钻打眼时,开眼位置和钻眼方向不易控制。所以在一次开挖断面较大,单掘进进尺也较大时,斜眼掏槽深孔爆破最能显示其适宜性和优势。
掏槽深度不受围岩软硬和开挖断面大小的限制,可以选用大型液压凿岩台车钻眼,可以实现多台钻机同时作业、深眼爆破和钻眼机械化,从而为提高掘进速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开眼位置和钻眼方向精度较高,即使是人工风钻打眼,开眼位置和钻眼方向也易于控制;直眼掏槽凿岩作业较方便,不需随循环进尺的改变而变化掏槽形式,仅需改变炮眼的深度,且石渣的抛掷距离也可缩短,受到现场欢迎。
直眼掏槽炮对第一临空面(掌子面)的临空作用利用不够充分,要形成有效槽口,必须布置的炮眼数目和单位用药量较多,对眼距、装药量等有严格要求,并且需要钻设大直径空眼作为辅助临空面,往往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使槽内的岩石不易抛出或重新固结而降低炮眼利用率;爆破后槽口处形成一个凹陷破碎区,不便于下一循环掏槽眼的开眼和钻进。所以在一次开挖断面较小单掘进进尺较大(S/l值较小)时,直眼掏槽深孔爆破才显示其适宜性和优势 。
考虑岩体的抗爆破性与炸药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爆炸功与岩体阻抗匹配的原则,在一般爆破施工条件下,对于弹性模量大、泊松比小、坚硬、致密的岩体,其抗爆破性强,应选用爆速高、威力大的炸药;对于强度低、塑性大、松软、破碎的岩体,其抗爆破性弱,应选用爆速低、爆热高的炸药。
用于光面爆破周边眼的炸药,除了应遵循“功—抗匹配”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周边眼之间应优先形成贯通裂缝而后内圈岩体裂解的要求。这种要求与对掏槽眼和扩大眼所用炸药的要求不同。因此光面爆破周边眼的炸药,应选用爆速较低、威力较小、感度高的炸药;预裂爆破周边眼的炸药,应选用爆速较高、威力较小、感度高的炸药。而底板眼则宜选用密度较低、爆速较低、猛度较低,但威力较大、感度高的炸药,以克服上覆石渣的压制,同时又起到翻渣作用。
用于掏槽眼的炸药,除了应遵循“功—抗匹配’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掏槽眼应形成粉碎性破碎区和完全抛掷的要求,应选用爆速高、威力大、猛度高的炸药。扩大眼所用炸药的性能则应介于掏槽眼和周边眼之间。
对于有水地层,应选用防水型炸药,如抗水类的按梯炸药、水胶炸药、乳化炸药、油炸药等;对于有瓦斯地层,应选用防爆型炸药及防爆型导爆发爆器材;此外还应注意炸药爆炸后残留物毒性大小,及其对施工人员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尽量选择毒性小的炸药。实际隧道工程中常用的炸药可按炸药品种参考表选用。
合理的药量应根据所使用的炸药的性能和质量、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尺寸、临空面数目、炮眼直径和深度及爆破的质量要求来确定。
目前多采取先用体积公式计算出一个循环的总用药量,然后按各种类型炮眼的爆破特性进行分配,在爆破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修正,直到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的方法。
炸药单耗量q是指爆破单位体积岩体所消耗的炸药量,是爆破基本参数之一。以往隧道工程实际爆破炸药单耗量的统计值q常在0.5-3.0kg/m3之间,见表6-6-11。
q值主要受岩体的抗爆破性、断面进尺比S/L,临空面的个数、炮眼布置形式、掏槽效果等因素影响。
总的炸药量应分配到各个炮孔中去。由于各炮眼的作用及受到岩石挟制情况不同,装药数量亦不同,通常按装药系数α进行分配。
在保证稳定与安全的条件下,炮眼密度对炮眼个数、炮眼直径、钻眼速度、炸药单耗量、石渣块度和坑道周边的平整程度等均有影响。炮眼密度是在同等条件下,评价钻眼工作量、炸药单耗量的一个指标,也是控制石渣块度、改善坑道周边的平整程度的重要指标。
炮眼密度越大,炸药在岩体中的分散度越好,炸药单耗量越低,石渣块度越均匀,坑道周边轮廓越平顺;反之,炮眼密度越小,炸药在岩体中的分散度越差,炸药单耗量越高,石渣块度越不均匀,坑道周边轮廓越不平顺。
爆破设计应根据被爆破岩体的坚硬程度、完整程度、临空面的个数、不同部位炮眼的作用来选择确定不同的炮眼密度。
坚硬、完整的岩体应取较大的M值;软弱、破碎的岩体应取较小的M值。临空面的个数多时,应取较小的M值;临空面的个数少时,应取较大的M值。周边眼应取较大的M值;扩大眼可取较小的M值;掏槽眼因为有特殊要求,可超出此范围取更大的M值。比较而言,斜眼掏槽应取较小的M值;直眼掏槽应取较大的M值。
一般隧道的炮眼直径在φ32一φ50mm之间,药卷与眼壁之间的间隙一般为炮眼直径的10%—15%
(1)采用斜眼掏槽时,最大炮眼深度取断面宽度(或高度)的0.5—0.7倍,即L=(0.5—0.7)B。当围岩条件好时,采用较小值.
所确定的炮眼深度还应与装渣运输能力相适应,使每个作业班能完成整数个循环,而且使掘进每米坑道消耗的时间最少,炮眼利用率最高。
目前较多采用的炮眼深度为:浅孔1.2—1.8m,中深孔2.5—3.5m,深孔3.5m—5.15m。
为爆出平整的开挖面,除掏槽眼和底部炮眼外,所有掘进眼眼底应落在同一平面上。底部炮眼深度一般与掏槽眼相同。
为满足机械钻眼需要和减少超欠挖,周边眼设计位置应考虑3%—5%的外插斜率,并应使前后两排炮眼的衔接台阶高度(即锯齿形的齿高)最小。此高度一般要求为10cm,最大也不应大于15cm。
辅助眼的布置可参照前述周边眼的布置原则,采用“等面积三角形布置”。辅助眼应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由内向外,逐层布置,逐步接近开挖断面轮廓形状。辅助眼的分层可以采用直线形分层或弧线形分层,也可以二者结合应用。
辅助眼的间距和最小抵抗线W值及单孔装药量都可以大一些。但应保证爆破后的石渣块度大小适中,抛掷范围相对集中,便于机械装渣作业。
一般抵抗线%,并在整个断面上均匀排列,当采用2号岩石铵梯炸药时,W值一般取0.6——0.8m。并采用孔底连续装药。
某海底隧道的服务隧道处于花岗岩地层,无地下水,属Ⅱ级围岩,隧道为马蹄形断面,断面积26 m2,月掘进计划为180m,每月施工28 d,采用三班三循环作业,炮眼利用率为0.9,采用2号岩石按梯炸药,药卷直径32 mm.试进行钻爆设计。
某隧道为石灰岩,无地下水,属Ⅳ级围岩,采用导坑法施工,设下导坑为矩形断面,其尺寸为4.2 m × 3.0 m,月掘进计划为130 m,每月施工28 d,采用四班四循环作业,炮眼利用率为0.9,采用2号岩石铵梯炸药,药卷直径φ32 mm。钻爆设计如下:
(8)根据爆破器材情况,采用导爆管雷管孔内延期起爆法。• 起爆顺序按炮眼布置图的图标顺序起爆,共分6段,采用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考虑爆区长度150m,首段6个掏槽眼选用5段导爆管雷管,其余依次为辅助眼4个6段、4个7段,帮眼4个8段,顶眼5个9段,底眼5个10段。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反向起爆方式。由起爆药卷引出的导爆管在孔外通过反射四通连接件连成闭合起爆网路,由1发8号火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
联系人:徐经理
手机:13782575673
电话:0373-8611375
邮箱:hnzyaqqz@126.com
地址: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华豫大道中段